Cointime

扫码下载App
iOS & Android

加密市场:迎接2023复苏的八个建议

原文来源:字节,DeepQuant Founder,DeepGo Web3 Builder

岁末,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怀萦绕在心头,尤其是在 2022 年,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分水岭。加密市场有很多令人悲伤的时刻,但同时也给很多人机遇。这两天看了一些年终研报,大部分是隔靴搔痒,笔者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写备忘录了,这一次不吐不快。

在 DeepQuant 公众号的 2019 年终报告中,笔者曾对 2020 市场复苏预判,DeepQuant2020 年展望:总有一群人仰望星空,大致不差,感兴趣的可以去公众号翻历史消息。历史虽然不会重演,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预测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策

首先浇一盆冷水,不要太重视所谓「大师」的预测,这和猴子扔飞镖的几率差不多。也许我说的都是错的,这是每一位「波普尔」科学主义者该有的敬畏。真正的 trader 会预测市场,但更重要的是面对自己的内心,制定严格的投资纪律。

笔者所言,都为建议,或者是策略,不是金科玉律,更不是断定趋势。当你在牌桌上越久,见过的世面就多了,但不要只是看热闹,更不要深陷其中,而是复盘演练每一场「战争」,无论面对何种情形,未来都有相关的「灾备」方案。

面临惨淡,保持清醒

太阳底下无新事,最好的故事,杀最多的人。2022 年确实会让人震惊,Luna 稳定币不稳定,号称大玩家的三箭资本折戟,大撒钱的 FTX 轰然倒塌,但在笔者看来,这没什么新奇。笔者最早是 2015 年翻译比特币书籍,熟稔金融历史。2014 年发生过门头沟交易所丢币事件,85 万个比特币被交易所监守自盗。

不只是加密市场,传统金融市场也一样,很少「大而不倒」。知名对冲基金大佬索罗斯曾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就要认清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每当流动性危机的时候,总是需要有人承担,大多时是羊群。

所以如果你做不到职业化,大可学习巴菲特的「苟」,认清能力圈,不要迷信「大师」、「大佬」、「神童」,独立思考,不懂不碰,也不要赚最后一个铜板,克制自己的贪婪和恐惧,严守这些基本原则就能够活下来。

警惕流动性危机

我们在给投资者的《2022 年 9 月简报》、《2022 年 10 月简报》中不断提醒,市场流动性危机在加剧,死亡螺旋是亘古不变的结局。如果你了解交易市场的运作原理,就不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心存侥幸。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是算法交易,当流动性衰退的时候,很多套利者、CTA 交易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倒。这是客观现实,不取决于个人主观意愿,也很难被某个英雄人物力挽狂澜,CZ 都做不到。

如果大盘继续阴跌,比特币很大概率会跌破 15000 刀,一旦开始发生雪崩,1 个月内可能会跌至 10000 刀以下。2020 年 3 月 12 日发生过类似情形,当时是几大头部交易所短暂停机,类似「熔断」,才让局面不再恶化。

抓住最后的大机遇

上面确实会是最悲伤的故事,但不要恐惧,这是最后的大机遇。雪崩后的复苏速度会更快,行情往往是在绝望时开始爆发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当然笔者更希望不要雪崩,就是缓慢地市场复苏。

熊末巨鲸祭天,不要担心没得玩了,圈外的大玩家一直想要进场,但苦于缺乏好时机。只有核心资产价格下降,他们才会重新入局,机构决策要素绕不开三点:收益、风险、确定性,只有在周期底部才有保障。

加密市场看大饼(比特币),大饼是其他 Altcoin 的风向标。在这些年无数从业者的努力下,大饼已经不是画大饼,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有点类似科技股。随着美联储加息渐进尾声,新牛市马上就要到来,一生只需富一次,抓住最大的周期。

新牛市更要快速行动

如果错过 2023,就像错过 2005-2008 之际的互联网,基于互联网的普及,Web3 的加速度会远大于当年互联网。笔者目前比较认可三个赛道,都有机会成为市场复苏的主要动力引擎。

DeFi:去中心化金融,从 CEX 的大迁徙

SmartFi:是 AI 和 DeFi 的结合,更高效的造富机制

SocialFi:不是简单的链上社交,而是用户确权的 Web3 社会

第 6、7、8 是这三驾马车的策略建议,认知估计大家都有,知行合一也不难,难的是快速行动且严守纪律。

CeFi 的危机,DeFi 的机遇

FTX 交易所的暴雷,不是币圈的灾难,而是传统金融的余毒,我们要具体分析差异,不要模糊认为加密市场是大骗局。FTX 虽然是加密货币交易所,但都游离在中心化监管和去中心化金融之外,既没有中心化监管的背书,也没有去中心化金融的透明,CeFi 作的恶,不应该让 Crypto 和 DeFi 买单。

所以剩下的有识之士,都开始重视 DeFi 的价值,在最近两个月开始迁徙。其实 2020 年开启的 DeFi Summer,只是一场财富效应的狂欢,之后两年,很多传统做市商、资管机构还是比较习惯在中心化交易所,散户也倾向在 CEX 买理财,毕竟懒惰是人的天性。

直到 FTX 事件敲响警钟,对于 DeFi 从业者,甚至是一个福音。原先存量市场的交易、理财、资管等需求,会迁移至 DeFi,透明的价值再一次凸显。造富机制很重要,可以关注交易聚合器、机枪池、收益优化器、风险控制基础设施等,很有可能会再次诞生 YFI 等万倍币。

理解 SmartFi 的巨大潜力

有很多 Web2 的朋友想要入局 Web3,笔者的建议,当下是 Builder 最合适的入场时机。2020 年之前入场太早,很容易在泡沫中迷失,最近两年入场,虽然已经有一些应用落地,但很多 NFT、GameFi 还不具备可持续性。

2022 年潮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至少踩坑更少。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拐点,加入头部交易所(目前就币安和 Coinbase),或是有认知方法论的投研机构,或是有清晰方向的 Web3 项目,都是很好的选择。

关于 SmartFi,还没有啥普及,笔者的定义是结合人工智能和 DeFi。强烈建议有 AI 背景的同学加入,不论是把 AI 应用在 Crypto 量化交易,还是把 AIGC 前沿技术应用在 DeFi 挖矿、GameFi 打金,都是在提升效率,笔者也在关注这方面创新项目。

SocialFi 的出圈机遇

有一条主线越来越清晰,行业出圈是必然趋势,每一次牛市都是出圈的结果。2017 年牛市靠 1CO,大幅降低发 token 的门槛,2020 年牛市靠流动性挖矿,大幅降低做市商的门槛,2021 年牛市靠 NFT,大幅缩短粉丝经济的链条,出圈就是必然。

Web3 社交一直都有人尝试,但到现在还未实现大规模出圈,一方面是社交的范式转移本来就存在大挑战。笔者 2017 年在 VC 研究社交赛道发现,社交的既有市场格局很难打破,用户要迁移至新的社交产品,需要很强大的动机、很人性化的策略。

在过去二十年的 Web2 社交产品史中,有一些爆款一闪而过,但都泯然众人,启动获客不难,难的是长期留存。在一个创新的社交产品中,用户粘性一旦建立,转移成本越来越高,网络效应越来越强,类似腾讯就会有很宽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由于笔者一直在建设 Web3 社交产品,发现诸多问题。很明确的一点,下一代的「Facebook」不是链上通讯,也不是代币社交,不要为了社交而建立关系,用户不是为了效率来 Web3 社交。

值得关注的是 V 神在 2022 年 5 月提的 SBT(灵魂绑定代币),笔者更倾向于不可转移代币,有可能真正建立 Web3 社会。Web3 创新社交对产品经理存在很大挑战,需要复合型人才,充分理解各种要素,选择必然的切入场景,并制定可行的 GTM 策略。

总结

只靠叙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缺乏良性机制的庞氏也很难持续。新的牛市需要新的范式,我们都无比期待 2023 年牛市的复苏,毕竟能熬过 2022 的,无论机构还是散户,都是加密世界的「hero」,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耕耘,才有了 Web3 世界。

在新的牛市中,Web3 应用会大规模落地。首先产品的 PMF(产品市场匹配)至关重要,重点关注项目的 GTM(Go-to-Market)策略。目前市场之所以深熊,主要是原先流量和流动性都已枯竭,看币安等头部玩家的近期动作,就知道出圈流量已经迫在眉睫。

笔者自 2017 年研究区块链赛道,后 All in 加密市场,始终相信加密技术的长期价值。当你也经历过两轮牛熊,自然也会明白,春江水暖鸭先知。不要被 Trading 的噪音干扰判断,在这个赛道上,长期 Building 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认知的时间复利。

评论

所有评论

推荐阅读

  • IPO在即,灰度创始人Barry Silbert回归出任董事会主席

    Grayscale Investments 在提交保密 IPO 申请后,宣布四项高管任命并迎回创始人 Barry Silbert 担任董事会主席。新任命的高管包括:首席运营官 Diana Zhang、首席营销官拉蒙娜·波士顿 Ramona Boston、首席传讯官 Andrea Williams、首席人力资源官 Maxwell Rosenthal。四位高管都将向灰度首席执行官 Peter Mintzberg 汇报,他们均来自传统金融巨头,包括桥水基金、阿波罗全球管理、高盛和城堡投资。 Barry Silbert 于 2013 年创立灰度,于 2023 年底辞去灰度董事长一职,此次将接替 Mark Shifke 担任董事会主席,Shifke 将继续留任董事会,目前董事会成员已增至五人。公司表示正在考虑增加独立董事。 Barry Silbert 表示:「我很荣幸能够在公司乃至更广泛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的关键时刻重新加入灰度董事会。我始终坚信公司的长期定位以及引领公司前进的领导团队。」

  • SharpLink Gaming增持18,680枚以太坊,总持有498,884枚

    据链上分析师 Onchain Lens 监测,SharpLink Gaming(股票代码:SBET)今日再次增持18,680枚以太坊,价值约6,663万美元。此次增持后,该公司以太坊储备总量达到498,884枚,总价值约18亿美元。

  • Bullish向美国证交会提交IPO申请,拟募资6.29亿美元

    数字资产交易所Bullish及其子公司CoinDesk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根据申请文件,Bullish计划发行2030万股,发行价区间为28-31美元/股,最高募资金额为6.29亿美元,对应公司估值约42亿美元。 Bullish业务范围包括数字资产现货交易、杠杆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同时为稳定币发行机构提供流动性服务。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数字资产销售额达8020万美元,净亏损3.49亿美元。Bullish曾于2023年以7260万美元收购加密货币媒体平台CoinDesk。

  • 欧盟将对美国的贸易反制措施暂停6个月

    市场消息:欧盟将对美国的贸易反制措施暂停6个月

  • 去中心化操作系统 OpenMind 完成 2000 万美元融资,Pantera Capital 领投

    智能机器去中心化操作系统 OpenMind 宣布完成 2000 万美元融资,Pantera Capital 领投,Coinbase Ventures、Digital Currency Group 和 Ribbit 等参投。 据悉,这家初创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名为 FABRIC 的“硬件无关”操作系统,旨在支持“智能机器融入日常生活”。该协议为支持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提供了一种通信和协调的方式。

  • 加强个人境外收入监管 境外买卖股票收入也要缴税

    《金融时报》刊文,据了解,近期有纳税人收到了税务部门通知,告知其需要依法办理境外所得申报并缴纳相应税款。“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股票交易所得属于财产转让所得,应当适用20%的税率按次征收。其中,个人在境内二级市场的股票交易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境外直接进行股票交易所得没有免税规定,需要在取得所得的次年申报纳税。”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院长张巍解释说。为了更加合理的征收,我国税务部门在征管时,允许纳税人按照纳税年度盈亏相抵,但不允许跨年互抵。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个人未申报或者未如实申报境外所得,除了会被税务机关要求补缴税款外,还会被加收滞纳金,情形严重的还可能被稽查部门立案检查,将面临税务处罚。纳税人如果发现自己此前申报个税时,存在少报、漏报境外所得的,要及时补正。

  • 美国SEC文件显示特斯拉批准向马斯克授予9600万股股票奖励

    美国SEC文件显示:特斯拉(TSLA.O)批准向马斯克授予9600万股股票奖励,马斯克将按每股23.34美元的价格购买已获授股票。

  • Binance Alpha:持有至少 200 币安 Alpha 积分的用户可申领 1000 个 DARK 代币空投

    据官方公告,Binance Alpha 是首个上线 DarkStar(DARK)的平台,Alpha 交易将于 2025 年 8 月 4 日 20:00(UTC+8)开始。 交易开始后,持有至少 200 个币安 Alpha 积分的用户可申领 1000 个 DARK 代币空投。先到先得。若活动未结束,则分数门槛将每小时自动降低 15 分。 请注意,申领空投将消耗 15 个币安 Alpha 积分。用户需在 Alpha 活动页面于 24 小时内确认申领,否则视为放弃领取空投。

  •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储备资产须全额覆盖流通面值

    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建立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制度,完善香港对虚拟资产活动的监管框架。大湾区国际资讯科技协会会长杨德斌表示,如今国际上稳定币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香港在这个时点推出《稳定币条例》,是在监管方面与时俱进的体现。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香港在制定稳定币相关规定时也力求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接轨。根据香港《稳定币条例》,持牌人必须确保其发行的指定稳定币的储备资产的市值,始终不低于该类稳定币尚未赎回且流通中的面值。持牌人应考虑储备资产的风险状况,确保有适当的超额抵押以覆盖市场风险。

  • 印度暂停发布加密货币政策文件,因其他事项优先考虑

    印度尚未发布有关加密货币的讨论文件,原计划于9月份发布。重要事项,如本月的世界银行会议,已经成为制定印度加密货币政策立场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咨询的优先事项。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尚未发布有关加密货币的政策立场的讨论文件,因为官员们正在集中精力处理其他事务。最初预计将在与中央银行和市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磋商后于9月份发布该文件。这些人士表示,出版意图仍然存在,但没有时间表,因为延迟尚未公开宣布。